Page 179 - 唯識藏_25
P. 179
意邪不善行,名「邪行因緣」;隨眠種子能生苦果,名「生苦因緣」。此二因緣名為 以色等遍不可避故。 此顯能治善。雖舉所治,而此中意取能治善,如是善中非為願求。 緣現內身、後身生愛,亦緣已得、未得外塵生愛。 」者,此隨捨受而生於愛。二者、「時遍」,愛能遍緣三世時故。三者、「境遍」, 樂二受生於愛;「喜不合,喜乖離故」者,此因憂、苦而生於愛;「常隨自身而藏愛 遍起故,遍起有三:一、於五受位中遍起。言「喜和合故,喜不離故」者,此因喜、
第四、解我等。云「又此二業有二因緣」等者,業是業用。前說六十二見起身語 「問:何因緣故」至「計我為勝等」。 第三、解離欲中云「於諸事中,煩惱可避」等者,謂煩惱藉緣可避,非色等事, 「問:何故唯說離」至「更不復現」。 新羅昉師云:言「非願界」者,是舉所治,即惡趣名為非願。「對治善中」者,
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六
2
0
0
4
4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