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2 - 唯識藏_25
P. 182

苦受,即是苦苦,說此苦苦名苦諦,世俗若了,名世俗苦;愚此世俗苦故,造不善業  不善業;依勝義愚故,造福、不動業。」此文即說迷苦無明發業。所以者何?不善感  依《瑜伽》、《對法》等,並以苦下不共無明發業。如《對法》云:「世俗愚故,造  門,後以頌收。前中,初解九門,後結餘句門,此處不現。  法。泰并存二釋。又言:西國云耳毛人,耳孔有毛,障聲,不聞人聲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中,初、明發業門。景云:若依小乘,修惑發業,彼云外門煩惱能發業等。若  「問:貪等十煩惱幾能發業」至「非任運起」。  上來解煩惱雜染有三之中,初二門訖。自下第三、釋九門之義。於中,先別解九  第七、解貪、瞋、癡三,由能發業,立不善根。  「問:更有所餘」至「及貪瞋等」。  七、「我慢名輪圍」,以我慢障彼求出世,如輪圍山,難可越度。  六、「疑如歧路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
   177   178   179   180   181   182   183   184   185   186   18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