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87 - 唯識藏_25
P. 187

生煩惱及生於業,是攝受因。三緣生法疏故。基云:「欲界一分不善煩惱,有異熟果  應當知」者,從五支名言種生未來生、老死果,即從異熟生異熟,是生起因;從異熟  善業種生報,是牽引因;從現行不善業生因性煩惱,亦是引發因。言「果亦如是,隨  亦是引發因;從不善煩惱種生報,是牽引因。亦有從業種生現起,是生起因;從善不  ,是生起因;從現起煩惱生現起煩惱,是引發因;從現起煩惱生現起業,若因性者,  第五、煩惱有力無力,亦如〈本地分〉說。  別之,故牒指後說,故言「於其自處當廣宣說」。第四、品差別轉,當知如蘊巧說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、解因果轉。景云:「煩惱、業、生皆以煩惱為因」者,從煩惱種生現煩惱  「因果轉者」至「無異熟果」。  第二、次四轉者,指前後說處。謂總牒第二、第三轉,下第七、第八門中如次分  「復次,所緣、現行」至「〈本地分〉說」。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六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十」,底本作「第」,今依據麗本《顯揚聖教論》卷十九改作「十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   182   183   184   185   186   187   188   189   190   191   19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