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5 - 唯識藏_25
P. 75

中為初根說。信等五、四受及意,除不善、善有漏故。  ,除無記、無漏者故。  意皆通三性,唯取無記,名少分。  前。後辨無記,有二義:一、廢雜談純,即七色、命;二、就通簡取,除憂,四受及  取善邊,名少分。四受及意通三性,唯取善邊,名少分  漏。二、廢通談純,即信等五。三、就通簡取,即六少分,謂意、五受通善不善,唯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辨有異熟助伴,人天勝報,是聖道起時,令所依身漸漸增勝,由此相假故,  二、辨無異熟,謂七有色、命及三無漏全,前八無記故,後三無漏故。此約見道  第五、有異熟等,七番問答。一、辨有異熟,謂憂全及餘四受、信等五、意少分  「問:幾有異熟」至「異熟所生故」。  第四、善等三性門。初辨善性,自有三義:一、假實總論有八,謂信等五及三無
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記卷第六十三
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「四受及意通三性,唯取善邊,名少分」,疑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。次辨不善,即六少分,同





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9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7
   70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   76   77   78   79   8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