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1 - 唯識藏_28
P. 441
,即分別性應是無分別智。若謂此是無分別,此加行相即分別相故。是故無分別智非 故,名無分別,色等應是無分別智,彼非分別自性故。若於所緣作加行故,名無分別 分別,滅受想定應是無分別智,分別心、心法於彼寂止故。若爾,智亦應無。若自性 智,由彼超過尋伺故。若爾,三界心、心法是分別體言,即為相違。若寂止故,名無 智,由彼不思惟諸法相故。若超過故,名無分別,從第二靜慮已上一切地應是無分別 緣作加行故,名無分別。所以者何?若無作意故,名無分別,熟眠、醉等應是無分別 戲論無分別。 色等法唯戲論已,遂能除泯一切法相,得最極寂靜出世間智,通達遍滿真如,是名無 理觀察唯有色等法時,便得出世間智,通達無我性,是名無顛倒無分別。由諸菩薩知 知足無分
此無分別智復離五相,謂非無作意故,非超過故,非寂止故,非自性故,非於所 釋第三、無戲論無分別中有二:初總解,後離五相。 由諸異生隨於一無常等法性究竟思已,便生喜足,謂是事必然,更無異望,是名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二十八
9
7
7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