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9 - 唯識藏_28
P. 99
受苦。二云、即阿羅漢,如前《唯識樞要》釋。又六十下文云:「又惡趣業,預流者 。」此中兩釋:一云、即初二果等,從當為名,名阿羅漢。阿羅漢名已轉依,一切不 依,果報種子皆永斷故,一切不受。所以者何?由佛世尊依未解脫相續建立定受業故 或於前生所作,或於此生先異生位所作,由少輕苦之所逼惱,便名果報已熟。若已轉 治中云令當受那落迦業轉成現受,《瑜伽》六十云:「諸阿羅漢所有不善決定受業, 。」 大之業善熏其心,諸所造作有量之業,此業不能牽引,不能留住,亦不能令墮在彼數 善業望不善業,對治力強,皆名強力。依此業故,薄伽梵說:「我聖弟子能以無量廣 強故,此能治業望所治業,其力強勝,令彼所感諸苦異熟轉變滅故。又故思所造一切
第二、解強劣業中,初解強力,後例劣業。強力中,初問後答。答中有十。初對 云何強力業?謂對治力強。補特伽羅故思所造諸不善業,由對治力所攝伏故,令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述記卷第十八
① 「那」,底本作「刹」,今依據前後文意改作「那」。
6
3
3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