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5 - 唯識藏_29
P. 95

故。緣蘊外無,不生心故。  《毗婆沙》第八卷問:為有離蘊計為我耶?彼答言:無。諸所執我,一切皆緣五取蘊  九并三十說。然薩婆多等,敘外道計無離蘊者,以二十句等我見等中,唯即蘊故。如  》,彼無第三,非即、離計。經部本計我亦非離蘊。偏破犢子,如《俱舍論》第二十  瑜伽》第六及六十四、《顯揚》第十,並有四種。然今此文列有三種,義寬於《瑜伽  此後門徒相傳不絕。今時此部,是彼苗裔,遠襲為名,名犢子部。  苗裔。此後種類皆言犢子,即婆羅門之一姓也。《涅槃經》說,犢子外道歸佛出家,  女聲中呼,即是一也。上古有仙,居山寂處,貪心不已,遂染母牛,因遂生男,流諸  離蘊計。  便為不盡。《瑜伽》四計,即彼後三:雖住蘊中,或住蘊外,或不住蘊亦非蘊外,並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量部等,亦作此計。然《廣百論》第二、三卷,唯有三種;《對法》第一、《  述曰:筏蹉氏外道,名犢子外道,男聲中呼,歸佛出家,名犢子部。皤雌子部,  論:三者、與蘊不即不離。
              成唯識論述記卷第一本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8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90   91   92   93   94   95   96   97   98   99   1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