及空性有。 。此釋「有故」。二性何故非空?以是有故。以此顯前非空法體。即前頌中虛妄分別 第二句頌也。
述曰:此釋「無故」。遍計所執何為非不空?以體無故。顯無體也。即前頌中「 論曰:「無故者」至「能取二性故」。 述曰:謂第三句下,一「故」字通上三種,謂「有故」、「無故」、「及有故」 論曰:「有故者」至「妄分別故」。 述曰:遍計所執二取非有,說非不空。「非不空」者,體是無義。此解有無,即 論曰:「由無所取」至「說非不空」。 何名非不空? 述曰:即是二性體非無故,名曰「非空」。
辯中邊論述記卷上
1
6
6
7
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