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境不實故,由體散亂故」,今勘梵本,此是人語,非是聖說,本無此也。 非實有。以識之體有少妄亂識亦變似境等,不同所執無少分生。然彼舊論解虛妄名, 。以下解相亦有九種,無名義相故。 亦無故;下七字說許少有,以自所許滅妄分別得解脫故。舊論云此頌解名義者,非也
論曰:以許此滅得解脫故。 述曰:即假徵起,設中、百論師等難。彼師所計,此亦全無。 論曰:如何不許此性全無? 述曰:此即總釋頌之大綱。「亦非全無」下,解妄分別少有其體;以上,總解體 論曰:「虛妄分別」至「亂識生故」。
辯中邊論述記卷上
① 「 □□ 」,疑當作「應理」。
1
7
7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