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4 - 唯識藏_33
P. 474
無四。言有一者,謂隨煩惱性。言無四者,謂一、非通三性;二、非遍九地;三、非 初之一門亦為簡隨煩惱故,所以更加餘之四門,並依《瑜伽論》。隨煩惱二十,有一 謂本煩惱性。言無四者:一、非通三性;二、非遍九地;三、非相續;四、非俱起。 三者:一、非通三性;二、非相續;三、非俱起。煩惱六者,有一無四。言有一者, 二者:一、非相續;二、非俱起。善十一法,有一闕三。言有一者,謂遍九地。言闕 續;四、是俱起。別境五法,具二闕二。言具二者:一、通三性;二、遍九地。言闕 今約此四義明具多少。就中有二:先明六位具義多少,後明六位廢立所由。 ;二、地;三、時;四、一切。處謂三性,地謂九地,時謂剎那相續,一切謂俱起。 ,若嗔、忿、恨、覆、惱、嫉、慳、害、無慚、無
先明六位具義多少者,遍行五法,具其四:一、遍三性;二、遍九地;三、是相 第五、廢立六位者,依《瑜伽論》,略以四義廢立心所有法。言四義者:一、處
大乘百法明門論疏卷下
4
6
6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