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71 - 唯識藏_33
P. 571
慧日道火前相,能破眾生長夜迷闇執著。 施設而已。以此尋思歷觀蘊處界等,若名、若義、若自性、若差別皆不可得。此即是 名之實,故義是假有。名義之自性既非實有,則名義之差別亦豈實有,皆是隨心變現 實無。若能如實遍知此四離識非有,及知能取之識亦復如是,即轉名如實智。 詮之名言,尋思所詮之義相,尋思名言義相之自性,尋思名言義相之差別,一一假有 、頂、忍、世第一等四法。此四法,依四尋思、四如實智之初位後位而立。即尋思能 入見道住唯識性,乃加力進行。順大乘法性,起決定選擇之真見道出世慧。於此有煖 頌曰:「現前立少物,謂是唯識性,以有所得故,非實住唯識。」 行眠息種子,此位尚未能摧伏斷滅隨眠種子,但能伏分別二執之現行耳。 取,謂能取、所取
煖者,依明得定,發下尋思,觀無所取。即名無得物之功,故名是假有;物無當 加行位者,加力進行,謂菩薩先于資糧位善備福德智慧,順解脫分亦既圓滿,為 二、加行位,謂修大乘順決擇分,能漸伏除所取、能取,引發真見。其相云何?
唯識三十論講錄
5
5
5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