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25 - 唯識藏_34
P. 125
教聲為上首,從師友所,聞此教聲,展轉修證,永出世間,故名聲聞。」以聲為聞, 乘位,多分依教而入道故;後證果時,未必一切要依聲故。《瑜伽釋》言:「諸佛聖 佛世尊聞法信受,慇懃精進,欲速出三界,自求涅槃,是名聲聞乘。」此依初入聲聞 精進,而出三界,名曰聲聞。故《法花經》第二卷初說:「若有眾生,內有智性,從 般若,薩埵謂方便,如是二法利益安樂一切有情。菩提之薩埵,亦依主釋。 有情也,依士如前。《瑜伽釋》中,文雖小別,義亦同此。《十一面經》言,菩提即 勝德,名為菩薩。此依主釋,求大菩提之薩埵故。或薩埵者,此言有情,求大菩提之 求果也;薩埵,勇健義。行者之心,為求無上正等覺故,有大志意,有所堪能,具此 悲別故。又云:「或即彼心為求菩提
言聲聞者,聲謂音聲,即佛說法所有音聲;聞謂聽聞。若修行者聞佛說法,信受 釋別名者,且二藏中,一、菩薩藏,二、聲聞藏。言菩薩者,梵語應云菩提薩埵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二
1
1
1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