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9 - 唯識藏_34
P. 179
說斷三世。非過去有隨眠心,任運滅故,性已無,何所斷;未來性未生,體現無,何 斷惑故。如論廣說,恐煩不述。 障及二習氣,通色六、無色三;若斷俱生煩惱障,亦唯第四定,以金剛心依第四禪入 依五依生故,有頂無漏闇故,不能斷惑。 地能盡漏,謂初未至、中間靜慮、四靜慮、三無色。」此意說修道,非見道。又說三 ,不說中間有見道故。若斷修惑,通九地:色六、無色三。《瑜伽》第一百云:「九 無漏真道,不入見道;無色慧劣,非斷惑道。六十九說見道唯五地故,又三依五依生 ,色界六地非三方便,無色四地有無漏處皆能伏之,勢分伏令不生起故。 無漏皆能伏故。六行唯方便,七作意通根本、方便故,第七作意入根本故。無漏伏之
答:薩婆多等,所說不同,今依大乘。《瑜伽》第五十八云:「非斷去來今,然 第十、問答分別者,問:此斷煩惱,三世之中,於何說斷? 菩薩若斷分別二障,唯第四定,功德勝故;託勝所依,方入見故。若斷俱生所知 若正斷者,二乘斷分別煩惱障,唯依色界五地,必無漏道,慧猛利故;中間雖有 二、依地者,若伏煩惱障,色界六地、無色四地,方便、根本俱能伏之,六行及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二
1
6
6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