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8 - 唯識藏_34
P. 178
無色界故。 二說,通二界者,此說為正。若斷俱生所知障,通欲色二界五地,非無色,菩薩不生 所留之身通二界故;二、是色界第四禪,直往菩薩摩醯首羅智處生故。不定性者論雖 通彼地。若斷俱生煩惱障,二乘通三界九地身。菩薩有二義:一、通欲色,不定性者 ,佛出世現觀。」色界聖者迴心向大,斷所知障,亦通色界,不同煩惱須勝厭心,故 天下,非餘處,慧厭猛故。《顯揚》等云:「極戚非惡趣,極欣非上二,唯欲界人天 薩。菩薩斷惑,唯依欲色界身,非生無色。此聖菩薩,凡即不然。 初唯欲界,後通三界八地,生有頂地更不伏故;斷通三界九地皆得。此說二乘,非菩 見,第七唯修,餘通見修,隨其所應,說斷分齊。 五、無明住地;六、見諦所滅;七、修習所斷;八、不淨地惑;九、淨地惑。
此總說已。別分別者,其三乘者直趣自乘,斷分別二障,唯在欲界六天及人趣三 第九、所依分別,於中有二:一、依身;二、依地。一、依身者,若伏煩惱障, 九者、十煩惱、十散動及《辨中邊》第一諸障皆應勘之,皆隨所應斷之位次。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二
1
6
6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