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8 - 唯識藏_34
P. 28
;不定依逗機,直往、迂會,以明半、滿。 法,以說為頓;以三乘人漸次修學,名之為漸。以行為漸,非約教時,亦不可取。 說,並名為頓。定說五時所說之經為漸教者,後當敘非。 大乘》云引攝一類不定性故,非為頓教。《花嚴》等經未必從首至末皆是為被大根行 》中說窮子喻,與《法花經 文殊師利為說十法,即發無上正等覺心。《楞伽經》中亦列聲聞在于會坐。《法鼓經 》中〈入法界品〉,五百聲聞在于會坐,列名歎德;又舍利弗將六千弟子從自房出, 會頓發三乘之心,及無漸入大乘者也? 斯等教,義類甚多。或有諸經全分、多分,大小教異,言唯一時,深為猛浪,豈無一 小,如《花嚴經》至〈入法界品〉方有聲聞;初有小無大,雖未見文,理必應爾。如
第五、劉虬立五時者,今者且依菩提流支法師斥破,是義不然。《提謂經》說五 又第四、依《涅槃經》等,立半、滿教者,彼皆據所明理有盡不盡,以明半、滿 第三、又菩提流支法師依《楞伽經》立頓漸二教者,此亦不然。彼經以佛能頓說 第二、古德說有頓漸,理雖可然,定判諸經為頓漸者,義即難解。只如《花嚴經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‧ 信解品》同。《勝鬘經》說三種意生身一乘之義。《攝
1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