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9 - 唯識藏_34
P. 339
不淨中淨性所隨入,由於薄皮所覆,共謂為淨之中現有三十六種不淨物故,是第二想 非不相待。若唯見一類淨與不淨,二覺無故,是名初想。又於淨中不淨性所隨入,於 想、展轉相入想、展轉一味想,是第三解脫行相。謂待諸淨色於餘色中,謂為不淨, ,已得捨念圓滿清白,以此為依,修習清淨聖行圓滿,於內淨不淨諸色已得展轉相待 災患,心澄淨故。餘地雖有相似解脫,而不建立,非增上故。」今者大乘,謂如有一 「初二靜慮能除欲界初靜慮中顯色貪故」,作不淨觀。 ,但在根本,非近分地。彼欣趣修,都無通果,此容預修,有通果故,不同《俱舍》 此二解脫除變化障,為於變化得自在故。變化既通四靜慮有,故初二解脫通依四靜慮 瑜伽》又云「無色界定不現在前」者,
第三解脫,《俱舍論》說:「清淨相轉,作淨光鮮 上二解脫,初作光明想,後作少多等想,初寬後狹,兩觀有殊。《顯揚》二十說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四
① 「鮮」,底本作「解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鮮」。
① 行相轉故。唯第四靜慮離八
3
2
2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