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1 - 唯識藏_34
P. 341
色故。第八解脫以二十二法厭心種子為體,即不相應行蘊所攝。 。故《對法》云:「若定若慧,及彼相應諸心、心所。」無色界中,許有定、道無表 真如境,離諸定障,引生勝德,非餘能故。若相應體,初七以四蘊為性,眷屬五蘊性 者,以分別中世間正智為體。無漏者,即無分別智及後得智,唯慧為性,緣色非色及 八滅定性。」大乘之中,七十二 久熟,二入別故。 無行相,棄想、受故。然將入時,有二行相,謂依非想非非想處相及無相界相,初修 」字,有學、無學影略說故。唯立根本,亦非近分。滅盡解脫大小俱說,即滅盡定而 伏。故《瑜伽》第十二空、識二解脫有說「離自地染」言,上之二地無說「離自地染 染,得滅定。無所有處已下染,可有伏義,令障轉
釋名者,初釋總名,後釋別名。初總名者,《瑜伽》云:「前七解脫於已解脫而 出體性者,《俱舍論》說:「前三無貪性,眷屬五蘊性,次四無色定善為性,第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四
① 「二」,底本作「三」,今依據卍續本改作「二」。
① 卷解五法中,云「世間、出世間正智為體」。有漏
3
3
3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