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 - 唯識藏_34
P. 35

非緣所生,若非緣顯,果先是有,復從因生,不應道理。聲論者言聲體是常,而相本  生。  唯種於穀,禾定從穀生,不從麥生,故知穀因中先已有禾性,不爾,應一切從一切法  在等害法,邊無邊憍亂,見無因斷空,計勝淨吉祥,名十六異論。」  《顯揚》第九、第十卷說。彼論皆云:「執因中有果,顯了有去來,我常宿作因,自  後列自主。陳異宗中,復分為二:初陳外道,後陳小乘。  中》、《百》等是;四、顯實宗,《涅槃》等是。今即不爾。於中分二:初陳異宗,  立四宗:一、立性宗,《雜心》等是;二、破性宗,《成實》等是;三、破相宗,《  且如外道、內道,小乘、大乘,崇、尊、主法,各各有異,說為宗別。然古大德,總  任情取捨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、從緣顯了宗,謂即僧佉及聲論者。僧佉師計一切法體自性本有,從眾緣顯,  一、因中有果宗,謂雨眾外道執諸法因中常有果性。如禾以穀為因,欲求禾時,  陳外道者,外道雖有九十五種,大意莫過十六異論,廣如《瑜伽》第六、七卷、  第三、詮宗各異,夫論宗者,崇、尊、主義,聖教所崇、所尊、所主名為宗故。
              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一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5
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