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2 - 唯識藏_34
P. 412
諦等理。此有二種:一、根本智境,諸法實性故,即二空理;二、後得智境,變似彼 、行、果四法為性。教,謂音聲、名、句、文身,如〈總義林〉說。理,謂二諦、四 三寶皆無為相,與虛空等。諸法亦爾,達此名悟不二法門故。」 法門品》寂靜根言:「佛、法、僧寶分別為二,若了佛性即是法性,法即僧性,如是 即是僧,僧即是常,常即虛空,虛空即佛性,佛性即法身。」《說無垢稱經 隨有故;彼令善滅,法隨滅故,非住持攝。 見,故得有戒。後無慚者,善根既斷,戒亦隨無,非住持攝。住持令他善根生故,法 切在家白衣。犯性罪者尚應如是,況犯其餘諸小遮罪。」此文即是初無慚僧,壞戒有 國王等,無有律儀,不應輕慢及加擿罰。彼雖非法器,雜穢清眾,不捨戒故,猶勝一 ,而於親教和合僧中所
別體三寶,佛以三身佛為自性,如〈三身義林〉說。法,謂三乘無漏所攝教、理 第二、出體性者,同體三寶即淨法界真如法身。《涅槃經》云:「佛即是法,法 然彼經中第四卷說:「若有苾芻於諸根本性重惡中隨犯一罪,雖名破戒惡行苾芻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六
4
0
0
2
2
‧ 入不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