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15 - 唯識藏_34
P. 415
切有漏諸行,極明淨故;三、威德,具六神通,威德自在,有勢力故 、世間難得,無善眾生百千萬劫不能得故,此真實寶,世希有故;二、無垢,以離一 及勢力,能莊嚴世間,最上不變等。依彼六種相似相對,佛、法、眾僧說名為寶。一 。《寶性論》:「問:以何義故,佛、法、眾僧說名為寶?偈言:真寶世希有,明淨 自性。 類,及以第四、汙道沙門壞戒有見,不斷善根,悔罪種類,五蘊假者,通十二處以為 以為自性,唯有漏故。住持僧中,上座等像,四處為性。示道、命道二沙門中諸異生 蘊為性,教謂聲、法處, ,依詮顯旨,滅諦所攝。別體、一乘、三乘、真實皆通滅道,准下住持,亦苦集攝。 福田,非僧寶攝,無聖道故。福田義廣,寶義局故。同體三寶,廢詮辨實
第三、釋名字者,初釋通名。三者是數,謂佛、法、僧。此三種稱寶,合有六義 住持者,佛寶唯以四處為性,舍利及像,色、香、味、觸為自性故。法寶通以五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六
① 「故」,底本作「或」,今依據磧砂本改作「故」。
* 貝葉字謂四處,行謂三業或五蘊性,故此法寶五蘊、七處
4
0 ① ;四、莊嚴世
0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