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70 - 唯識藏_34
P. 470
。」轉換舊形名變,無而忽有名化。變與化異,是相違釋;變化即身,是持業釋。此 ,定慧功德,彼經說是法身攝故。 於真諦。乃至廣說是身能現三十二相、八十種好、項背圓光,是名應身。」自受用身 身,應宜現身,名應身故。如彼經說:「善男子!是諸如來,為諸菩薩得通達故,說 是依主釋,受用之身故。《金光明經》亦名應身。但說他受用,不說自受用,名為應 令他受樂。合此二種,名受用身。」自受用身,是持業釋,受用即身故;他受用身, 》說:「自受用身,恒自受用廣大法樂;他受用身,為十地眾現通說法,決眾疑網, 顯自他受用身,並名受用身。自受用身,自受法樂;他受用身,令他受用。《成唯識 。」法性即身,是持業釋。 故。」名為法性,是依主釋。身有三義,《成唯識》言:「
《佛地論》說:「變化,即是後變化身,為欲利益安樂眾生,示現種種變化事故 《佛地論》說:「受用,即是次受用身,能令自他受用種種大法樂故。」此義總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七
4
6
6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