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96 - 唯識藏_34
P. 496
,為利他故。 用、變化身,大悲利他因;法身通二因。或皆通二:菩薩利他,為自利故;菩薩自利 變化,通共不共。 受用、變化,二因所得;法身一種,方便因得。 身通二。理實三身皆通福智,二實性故,二所成故,二所起故。由此三身皆二因得。 糧菩薩。」果隨增上,分為二類:法身是福,受用是智;或受用是智,變化是福,法 際」,乃至「勇猛疾歸德海岸」。《攝論》亦言:「誰能悟入所應知相?善備福智資 令眾生修二妙因,得二勝果,開此無上讚歎令修,即是開示悟入之義。 知見,皆令修行不退轉業。即是示悟入佛知見,佛出於世。總顯經義,佛出世間,欲
又有二因:大智、大悲,自利、他利。隨增義說:自受用身,大智自利因;他受 又有二因,謂共、不共。法身一種,是共因得;自受用身,不共因得;他受用、 復有二因:一、能生;二、方便。能生因性,即是因緣;所餘三緣,方便因性。 復有二因,能得二果。如《大乘經莊嚴論》說「福德智慧二資糧,菩薩善修無邊 上來二因,若在果位,名法受用。示悟此二,佛出世間,欲令眾生修此二因入佛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七
4
8
8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