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09 - 唯識藏_34
P. 509
大乘功德經》言,是薄伽梵住法界藏,說彼經典,住法性土也。二、自受用身,依自 、變化土,通淨及穢。 不同,故名差別。」身既有三,土隨亦爾。一、法性土。二、受用土。此二唯淨。三 欲利益安樂有情,示現種種變化事故。雖淨法界體性無差別,而有三身種種相異轉變 亦名法身。受用者,即受用身,能令自他受用種種大法樂故。變化者,即變化身,為 性法者,即是如來初自性身,體常不變,故名自性。力、無畏等諸功德法所依止故, 如前。 法身土唯清淨。或身有二:一、實;二、權。實即法身,權即生體。土隨亦二,淨穢 隨眾所宜,數現生故。」一切佛土必有身居,身既有二,故土亦然。生身土通淨穢, 性身,若實受用,俱名法身,諸功德法所集成故。若變化身,若他受用,俱名
《成唯識論》第十卷說,佛身有四,佛土亦爾。一、自性身,依法性土。《稱讚 《佛地經》說,佛身有三,頌云:「自性法受用,變化差別轉。」彼論云:「自 第一、顯差別者,《佛地論》第七云:「佛身有二:一、生身;二、法身。若自
大乘法苑義林章卷第七
4
9
9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