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 - 唯識藏_37
P. 35
處。若言輕疾,聽者不悟,亦墮負處。 ,但取其意,是名義同。因同者,知他意趣之所因起,是名因同。若能如是,名非負 便當相問,是亦無過。說同者,如言無我,還依此語,後方為問,是名語同。義同者 ,名為違錯。此三答中,若少其一,則不具足。若言我不廣通如此三問,隨我所解, 如此負處,是議論之大棘刺,為深過患,應當覺知,速宜遠離。 義,而為生過,亦墮負處。又有說者,眾人悉解,而獨不悟,亦墮負處。問亦如是。 。又共他論彼義短闕而不覺知。餘人語曰:此義錯謬,汝不知乎?即墮負處。又他正 何以想便斷結耶?以不先言智從想發,直言想故。此語顛倒,則為可難。
問曰:唯有此等,更有餘耶? 答曰:有三種:一、說同;二、義同;三、因同。若諸論者,不以此三為問答者 問曰:問有幾種? 復次,應問不問,應答不答,三說法要不令他解,自三說法而不別知:皆名負處 答曰:欲令人知,立無執義必墮負處,故說。 問曰:何因緣故,重說此語?
方便心論
2
1
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