傾向。佛教也不例外,在佛陀自身的教法之中,已可看到唯心的傾向。例如在《法句 了作用,結果唯識思想成立。 ,尚有若干原因仍是不可忽略掉的。如上圖所顯示的那樣,各式各樣的重要因素發揮
唯心論不是到唯識瑜伽行派才突然被提出來的。任何宗教在本質上都具有唯心的 ㈠ 以下想姑且就上圖做一番說明。 或許想要修正虛無主義(空見)的運動,確實是唯識思想勃興的原因之一。然而 始自佛陀的︹對禪定的重視︺ 般若經的︹空思想︺ 部派佛教內興起的︹輪迴主體的探求︺ 原始佛教以來的︹唯心傾向︺
唯心的傾向 唯識藏附錄
瑜伽 三性、三無性 阿賴耶識 唯識
唯識思想
1
4
4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