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1 - 唯識藏_附錄
P. 161
們所指示的事物也不是真正存在。 之中,卻更簡單地從認識論上說一切事物並非實際存在。它說: 估計的。 重要教證來引用,因此可以知道,這兩首偈頌對唯識思想的成立所給予的影響是難以 造出來的東西」。後來,唯識的諸部論書都把《華嚴經》中的這兩首偈頌當作唯識的 。總之,透過這二頌提出這個徹底的唯心論,主張「自己和宇宙這些存在都不過是心 全體。所謂十二因緣,是指以無明開始,以老死結束的我們每個人一系列的生存狀態 這三界是和現代所說的宇宙有非常大的差異,但無論如何,它是指佛教中的現象世界 示:三界是心造出來的,且十二因緣依於心。所謂三界,是指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。
在認為所有的事物都不過是在自己的心內被概念設定的東西時,就已能如實地理 一切事物只不過是概念性的名稱而已,而且那些名稱都不是真正存在,因此由它 這種所謂「因緣生↓無自性↓空」的論理,是龍樹確立的,但在《般若經》本身 一切存在是因緣生。因緣生的東西是無自性的。無自性的東西是空。 在說空思想的《般若經》群中,也可看到唯心的思想。為什麼一切存在是空呢?
唯識思想入門
1
4
4
5
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