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7 - 唯識藏_附錄
P. 167

三無性才是《般若經》所說的空思想的新展開。  ,在唯識瑜伽行派中,三性、三無性說是和阿賴耶識說一樣重要的教說。這個三性、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般若經》的經文。 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」和「善現當知!色名諸色無性之性;受想行等,廣說亦爾」這些《  三性解釋「佛告具壽舍利子言:色自性空,自性空故,無生滅,無生滅故,無有變異,  頁七六四中)中,都被整理成十種散動分別,而且都依據三性解釋說明其內容。  正藏》三一,頁四  世親釋》卷第四(《大正藏》三一,頁三四二下)、《攝大乘論無性釋》卷第四(《大  》七,頁四三三中)中的「實有菩薩(乃至)不生執著」這一大段文章,在《攝大乘論  從如下諸論書中的主張可以窺知:
                唯識思想入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性、三無性說好像是一群想對《般若經》的思想另做解釋的人歸納出來的。這點
                     安慧造《中邊分別論釋疏》中說,提倡三性的理由之一,是為了藉三性之門,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《大般若經》卷第四(《大正藏》五,頁一七中下)、同經卷四八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護法造《大乘廣百論釋論》卷第十(《大正藏》三
                    ⒊               ⒉                   ⒈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中),和《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》卷第十四(《大正藏》三一,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頁二四八上中)也同樣以




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○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《大正藏
   162   163   164   165   166   167   168   169   170   171   17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