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81 - 唯識藏_附錄
P. 281
甚至可以說是先天的,乃至生理的根源性自我意識的存在。 說這些都是基於 的自我),並認為客我有物質性的客我、社會性的客我、精神性的客我三種。但佛教 佛教以來所說的。
阿賴耶識的心王和心所是它的對象之說(難陀); 愛這四種煩惱。 唯識思想更深入地追究那種表層的、日常的自我意識,並在它的深處發現 美國有名的心理學家詹姆斯,把自我分為客我(被知的自我)和主我(作為知者 這當中, ㈡ ㈠ 現在將自我意識歸納如下:
唯識思想入門 意識底部的根源性的自我意識 使用概念的意識性的自我意識
末那識的對象雖說是阿賴耶識,但詳細地說,關於它的對象,有四種說法: 末那識也別名為染汙意(汙穢的心)。這是因為末那識帶有我癡、我見、我慢、我
㈠
㈠ 的自我意識被稱為我見乃至有身見(認為自我存在的見解),是原始
之意識的自我意識的對象。
㈡ ── 第七末那識的作用。 ── 第六意識的作用。
認為阿賴耶識的見分和相分是它的
2
6
6
5
5
㈠ ㈡
認為 的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