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 - 唯識藏_附錄
P. 32

;又無幻想上的謬見,所以也就沒有非量。  自親證真如。  。七、八二識獨和捨受相應,他緣的境很幽微,不是轉識的粗顯境界所能比擬。  、樂、捨的三受,第六也是同樣。如其開為五受,第六便與前五稍異而和五受相應了  緣、自種的三緣。第八的所緣中,又分為種、根、器的三類。  三緣。識論云:「依彼轉緣彼。」就是說七以八為依,又以八為緣。八唯第七、及所  依緣怎樣呢?六有七、八二識及法塵、自種、作意的五緣;七有第八及自種、作意的  界地;第七隨從本識而生,其生處當然俱通三界九地。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說明聖智上的境界。
                  ⑵ 智量,四智同為證實性境的現量。因為用不著推理和判斷的作用,就沒有比量  ⑴ 緣境,四智的力用神妙,俱緣一切境界;唯成所作智獨屬後得,變相觀空,不  ⒉  ⑷ 三受,頌說意識是恆時轉易統具三受的,其他諸識又是怎樣呢?五識相應著苦  ⑶ 具緣,頌中對於前五識的依緣,有九、八、七緣的不同,已有闡敘,後三識的  ⑵ 境量,第八所緣的是自變的實境,所以他是現量上的性境。  唯識藏附錄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