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 - 唯識藏_附錄
P. 34
所牽涉到的各種關係,不憚其繁的詳加甄別,縷析無遺,並用一種嚴格的方式來楷定 改惡從善,又可由斯而探尋佛智,進求無漏,一舉兼備數德,誠堪欽羨。舉凡識智上 從大處著眼,渾融以說,其繁瑣枝節的細目,似可暫置一邊。 融無礙,要想窮盡其果德莊嚴,雖大菩薩也只好息此妄念,所以對於四智的理論,宜 於八識的義相,不惜搜括彌勒奧旨,分別詮釋。諸佛智慧,甚深無量,六根互用,圓 。凡夫妄情重重,業海茫茫,要識他的起心動念,真要比數海中沙還要為難,所以對 非西域經師所及;因明立量播五天,內典廣譯於中原;前後無不洞察,遐邇皆沾法益 上生起個瞻仰的企圖。如此,有漏識和無漏智的兩面涵義,便可充足起來了。 得到個學理的比例發明;一面填補無漏智頌中的類別,可以使凡夫的
根據了這樣的原則,聯綴成的涵義豐富的偈頌,既能使令有情因此而反觀自心, 三藏奘公,絕世俊傑,曠古罕匹;教理精湛,道德敦崇;行在南山宗律以上,解 這裏補敘凡聖智上的幾點微意:一面完滿有漏識頌中含義的遺落,可以在八識上
唯識藏附錄
㈣
三藏智巧
1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