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 - 唯識藏_附錄
P. 36

,三性又有自性和相應的兩類。例如不待他緣,而純粹是自身本性的善惡等心所,便  ,不覆其境者,就是無覆;要是心為惑染纏,而受其迷覆者,便是有覆了。若再分析  之為善;與這條件相反的,就是惡性。無記性中,又有有覆、無覆的差別:其體無染  別,就滲透意識中去,事實業已變質,而不是原來的形態了。  不曾覺到他在飛,便是充分具足三個條件的現量;稍一停留,到了第二剎那的隨念分  有,能所吻合一致,庶乎恰如其量。比方在天空中高翔底飛鳥,當我們一瞥其為鳥而  摸的;  ,所以也沒有非量的。現量要具有三個條件:  塵相對的直接感覺,所以是現量,而非比量;心境相涉的當兒,不雜名言,毫無錯亂  到佛果位上,纔能夠證得圓滿。  心分別變的獨影幻境全然不同,所以說五識所緣的叫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⒉                 唯識藏附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識量。境是實有,量亦確實,能所相當,這係當然之事。五識度量事實,是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別。心性大別善、惡、無記的三類。其體純淨離染,而能益於自他世者,稱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⑵ 是物質上了然顯露,而非隱秘居於種子位的;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⑴ 是時間上分明現前,而非過未不可捉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⑶ 要量和所量如牛二角和合俱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