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6 - 唯識藏_附錄
P. 326

之思也。既未之思,難免不誤。剋實而談,經論譯文雖有新舊,要以唐人新譯為勝。  封,得少為足,佛法之不明也宜矣。  者即自謂係五品位),所見自有不及西土大士之處。而奉行者以為世尊再世,畛域自  錯誤愈大,比之西方佛、菩薩所說之法,其真偽相去,誠不可以道里計也。  疏漏。在教理上既未曾用過苦功,即憑一己之私見妄事創作。極其究也,著述愈多,  聖典籍,先德至言,廢而不用,而佛法真義寖以微矣。  盲者不知,徒拾禪家一二公案為口頭禪,作野狐參,漫謂佛性不在文字之中,於是前  劫前,文字般若熏種極久,即見道以後,亦不廢諸佛語言,見諸載籍,非可臆說。而  成佛,何必拘拘名言?殊不知禪家絕高境界,係在利根上智道理湊拍之時。其於無量  何?略舉五端:

                   四者、學人之於經典著述,不知抉擇。了義、不了義乎?如理、不如理乎?皆未  三者、自天台、賢首等宗興盛而後,佛法之光愈晦,諸創教者本未入聖位(如智  二者、中國人之思想非常儱侗,對於各種學問皆欠精密之觀察,談及佛法,更多  一者、自禪宗入中國後,盲修之徒以為佛法本屬直指本心,不立文字,見性即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唯識藏附錄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
   321   322   323   324   325   326   327   328   329   330   3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