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27 - 唯識藏_附錄
P. 327

唯識也。抉擇之談,理難詳盡,  譯述,既有了義之可依,又得如理之可思,前之五蔽不期自除,今所以亟亟提倡法相  學者於此研求,既能洞明義理,又可藥思想儱侗之弊,不為不盡之說所惑。且讀唐人  比比見矣。  世出世智截然異轍,不可助成,於是一切新方法皆排斥不用,徒逞玄談,失人正信,  行一門以為究竟,如今之言淨土者即是。如此安望佛法之能全顯露耶!且今之學者視  擇,隨拾即是,所以義解常錯也。  稱最精。六朝要籍未備,宋明古典散亡,前後作者乏於依據,難云盡當。今人漫無簡  唐人之書間或深博難通,然其一語一義俱極諦審,多舊譯所不及,又談著述,唐人亦

                     「無為是體,有為是用」             欲祛上五弊,非先入唯識、法相之門不可。唯識、法相,方便善巧,道理究竟。  五者、學人全無研究方法,徘徊歧途,望門投止,非視學佛為一大難途,即執一
                唯識抉擇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、抉擇體用談用義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,此麤言之也。若加細別,則有體中之體、體中之用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「時俗廢疾,略而起之,要其精義,絡繹隨文。」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   322   323   324   325   326   327   328   329   330   331   33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