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8 - 唯識藏_附錄
P. 338
也。 ,雖無根本智,不可證真,然其妙用,即依後得而不窮,並非以其不詮真即有所未至 智。其根本智無有影像,親證真空;後得則帶空相而觀空也。前五淨識至果位而後有 未至者,今且一旁辨之。頌曰:變相觀空唯後得,果中猶自不詮真。變相觀空是後得 他)實繁,盡所有性,斯乃殊勝。此義引伸,讀菩薩藏經。」 觀察,三智皆通根本、後得),如理(根本智證會真如)匪艱,如量(後得智遍知依 異於初今。若入果位,所作獨攝(成所作智唯後得智攝),餘三通二(圓鏡、平等、 求。一切智智,五明是資。聞思所成,修慧引生,直往(菩薩)不迴心,趣(發心) 過次第總別有異,而與相見所緣四諦無關,故以真見一心三心、相見十六心為盡理也。 故亦說之為相見。斯說也,唯識從之,吾
又在因位起六、七後得智,更有斷惑之用。惑從迷事起者(此就親迷而言,貪、 元明人未見古籍,多昧後得妙用之義,至有解《八識規矩頌》而輕視果位五識為 大乘相見道重之以兩重十六心,故後得智之功用極大。 於此亦有歧說,謂真見一心、相見三心十六心者,以三心別緣人法,同於安立,
唯識藏附錄
「菩薩於何求?當於五明
3
2
2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