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34 - 唯識藏_14
P. 134
、利養、恭敬。 法時,為令他樂,無求過意,離惡威儀;三、如實義,此大聲聞專求法樂,不求名聞 名善淨。」 戒故,名善清淨。」三、如實義,「住無學位,迴向大乘,自分戒淨,修菩薩戒,故 學學處 者,如是名為所行具足。 制之處,除此所餘,依時行 隨順世間,不越世間,隨順毗奈耶,不越毗奈耶也。 服便利等,或於善品加行,誦經坐禪等,成就軌則, 一、住淨尸羅 善淨;三、約大乘釋戒善淨。故《佛地論》云:「如契經說,具足六支,名戒善淨。
第五、求法樂德。親光三釋:一、求正法時,求大菩提樂,不求餘樂;二、或求 趣求法樂, 第四、戒善清淨德。親光菩薩釋有三義:一、約六支釋戒善淨;二、約無漏釋戒
分別,如《瑜伽論》第二十二、《顯揚》第七也。 唯自誓受:「我當盡學一切學處。」乃至廣說。若廣 解深密經疏卷第五
三業無犯。 所受學處,
;五、於微細罪見大怖畏
;二、善自防守別解律儀
;四者、所行皆悉具足
。」二、約無漏釋戒善者,「或復皆得無漏
說,故《維摩》云:「乃至小罪,猶懷大懼。」 隨小學處,乃至若有命難因緣,終不故犯,乃至廣
七聚律儀 謂能守護
;三、軌則具足
酤酒、王、旃陀羅。如是五家及諸如來所 謂五處非比丘所行,所謂唱家、婬女家、
1
2
,或於所作,謂著衣 謂於威儀,行住坐臥 2
4
4
;六、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