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94 - 唯識藏_14
P. 294
不失修行相;《解節經》文,依真諦記,開為十句。 ;二、思所成;三、修所成。聞、思所成,唯是有漏;修所成者,通有漏、無漏。」 」依《瑜伽》云:「若慧若念,攝持於定,是名自性念住。又此復三種:一、聞所成 「念住自體者,謂慧及念。由佛經中有於身等循觀言故,及有念住言故,如其次第。 念住;所餘相應諸心、心所,是相雜念住。」 皆名念住。於此念住者,謂所緣念住。由此住念者,謂若慧若念,攝持於定,是自性 名念處。」依《瑜伽》二十八云:「問:念住何義?答:若於此念住,若由此住念, 五蘊,要由念住析除彼故。」依《智度論》第十九云:「隨順智慧,緣中止住,是時 故。」依《毗婆沙》第九十六云:「由念勢力,析除自體,故名念住。自體即是有漏 云:「毗婆沙師
真諦記云:問曰:經意「或有比丘證見念處」等十句,欲何所顯? 就釋文中,文有六句;《深密經》有七句,於第六句開為二句,謂念處生已住及 辨體性者,依薩婆多,以慧為體。若大乘,以念、慧為體,故《雜集論》十云:
解深密經疏卷第十
2
8
8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