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五受俱起」,此增苦者,意有苦受故,如前數說。 。諂、誑、憍三,四受俱除苦,色界樂俱故,以初靜慮有意樂故。 ,無意樂故;不在五識,欲界不通苦樂。地獄之中,意無苦故,通歡慼行,亦有喜故
論:「實義如是」至「亦如實義」。 述曰:問:忿等如何與喜俱?慳等如何與憂並?此如前根本煩惱中說。 論:此受俱相,如煩惱說, 此受相應之行相者, 述曰:此第二師。七唯欲界繫者,四受俱除樂,欲界意無樂故。「諂、誑、憍三 論:「有義:忿等」至「前已說故」。 述曰:此第一師。除諂、誑、憍,餘忿等七,唯喜、憂、捨三受俱起。非通上界 論:「有義:小十」至「四俱除苦」。
成唯識論述記卷第六末
1
2
2
4
4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