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4 - 唯識藏_31
P. 64
諸論皆有,彼此極成。故本頌文,更不別說。 。由智境遍,故有此能。 等說。業果等亦爾,故知在佛通能化之。又佛化之,無實勝用,故名不化,似化亦得 ︰一、根;二、心;三、心所;四、業果。與彼相違。准下第十,說不化心,依二乘 中復有人法不同,如別抄中,當廣分別。 十轉合數八萬四千。領受化中,作四記等,謂一向記、分別記、返問記、應置記。此 千一百,對治貪、嗔、癡及等分有情心行,八千四百。除四大種及六無義所生過失, 波羅蜜多,乃至最後分布佛體波羅蜜多,三百五十,一一皆具六到彼岸,如是總有二
此即會本文無說根境之頌。謂本頌中,初能變識唯明所緣,不明所依;第二能變 述曰:下顯不說,共依下說。且顯不共依,頌中不說︰一、色麤而且顯;二、乃 論:「然六轉識」至「故此不說」。 問︰此本頌文雖明唯識,但說見分,然見依根起,相猶見生,何故本文不辨根境? 其身化中,《佛地經》說,現業果化,現根、心等。然《瑜伽》說,四事不可化
成唯識論述記卷第五末
9
8
8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