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0 - 唯識藏_04
P. 260
阿練若苾芻云何名為阿練若者?我今問彼超色、無色寂靜解脫,而不能記。」是故為 彼起已,應正宣說。何以故?若有阿練若苾芻來就彼問,彼若不答,便生譏論:「此 已,作如是言:「我已領受如是樂住。」於無色定無如是受,是故不說彼為樂住。然 得定者於諸靜慮數數入出,領受現法安樂住故。由此定中現前領受現法樂住,從是起 ,謂於此中受極樂故。所以者何?依諸靜慮,領受喜樂、安樂、捨樂、身心樂故。又 喜過故,名喜寂靜;第四靜慮見樂過故,名樂寂靜。捨、念清淨,差別應知。 彼過,是故說為尋、伺寂靜。如第二靜慮見彼過故,名尋、伺寂靜,如是第三靜慮見 為彼所依,餘如前說。諸靜慮中雖有餘法,然此勝故,於修定者為恩重故,偏立為支。 為取所緣,三摩地為彼所依,餘如前說。第
復次,是諸靜慮名差別者,或名增上心,謂由心清淨增上力正審慮故。或名樂住 答:由彼能厭患欲界,入初靜慮,初靜慮中而未能觀尋、伺過故。第二靜慮能觀 問:何因緣故,初靜慮中有尋有伺耶? 初靜慮中,尋、伺為取所緣,三摩地為彼所依,喜為受境界,樂為除麤重。第二
瑜伽師地論卷第十一
2
3
3
2
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