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2 - 唯識藏_04
P. 342
益;四、非樂非利益。 果欲界天人異熟,第四業能斷前三業。 感不可愛果惡趣異熟,第二業一向能感可愛樂果色、無色界異熟,第三業能感愛非愛 住;又為令他斷諸惡法及往善趣;又為自己斷諸煩惱,得勝決擇。 斷諸煩惱現法樂住。 熱等苦;第三,謂淨尸羅、守根門等諸善資糧所攝正法;第四,謂奢摩他、毗鉢舍那 ;第二,謂如有一,於蘊、界、處、緣起、處非處等諸善巧中愛樂忍可,又能堪忍寒 四、清淨道。此中最初,謂如有一,於外道見及引無義苦切行中心不愛樂,亦不忍可 滿;三、喜樂圓滿,非功用根圓滿;四、喜樂圓滿,亦功用根圓滿。
又有四門起諸煩惱,能令有情與生等苦和合不離:一、染著諸欲門;二、染著色 又有四種諸有情類增上勤務:一、樂而非利益;二、利益而非樂;三、亦樂亦利 又有二業四相差別,謂轉所攝業差別有三,還所攝業摠立一種。當知初業一向能 又有四種學增上心方便,謂未離欲者為得不還果;或不還果依未至定,求現法樂 又有四清淨道:一、背惡說法及毗奈耶;二、向善說法及毗奈耶;三、資糧道;
瑜伽師地論卷第十四
3
1
1
4
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