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5 - 唯識藏_08
P. 245
法正審觀察,能定忍可。如是名為諦察法忍,內自現前。 妙跡,歸修梵行,終無退轉。如是名為內興勇悍。 不寂靜,若觸、若岸、若下、中、上苦逼迫已,發起大悲,是名哀愍。 ,諸聖慧眼有所闕故,猶如昏闇居在其上。既見如是墮貪愛河諸有情類,遍於一切皆 ,世間慧眼有所闕故,猶如盲冥處在其中;五者、見彼在無色界,世間慧眼已圓滿故 者、見彼在於欲界,眾多憂苦、種種災橫、諸惡毒刺遍布其下;四者、見彼在於色界 愛河,不正尋思、不可愛水常所逼觸;二者、見彼內外六處,三毒火雞住於兩岸;三 ,順流漂溺,為五相苦之所逼切,既觀見已,深起大悲。何等為五?一者、見彼墮貪 進修無上純淨修道,依止六處修習圓滿,獲得六種最勝無上圓滿德故。 ;廣大善修世間
又彼宿世所習善根,一切善行之所覺發,復由勇悍諦察法忍增上力故,便能棄捨 又彼即於未出家位,居贍部影,獨坐思惟,便能證入最初靜慮,後於自他老病死 又即成就此哀愍者,或生王家,或帝師家,雖未出家,內興勇悍:我今定當通達 當知此中,於諸有情長時哀愍熏修其心,住最後有諸大菩薩,見諸愚夫墮貪愛河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一
2
1
1
2
2
9
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