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6 - 唯識藏_08
P. 316
是故一切求有有情,雖由四食之所攝益,然復藉愛為緣故有。又即此愛,於現法中, 依諸食身,由三種門滋長業惑,能辦業惑常所隨逐有取之識,於現法中,攝受後有。 由此道理,已生有情雖由四食而得安住,然本藉愛為緣故有。又有愛故,於現法中, ,說名為麤;攝益求有諸有情者,當知是細。如是應知安立四食。 故;無色為依,難分別故。又此諸食當知有異麤細義門,謂若能使已生有情得安住者 段食名麤。觸、意會思及以識食,在無色界當知名細,餘處名麤。有色為依,易分別 ,令求後有,愛樂後有,於其後有未能斷者,能攝後有,遍攝後有,隨攝後有。 惱、識。此於現法,由業、煩惱所隨逐故,成其有取,便能攝受當來後有。如是四食 種煩惱。如說於段,觸、意會思,隨其所應,當知亦爾。由此
復次,如上所說諸根大種,由集諦攝先愛而生,為欲令彼得增長故,追求四食。 又諸段食,在欲界天名之為細,或處中有、母腹、卵 又由段故,而有氣力;有氣力故,諸根大種皆得增長。由是因緣,諸有顧戀身命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四
㲉
,當知亦爾。欲界餘位,
2
2
2
0
0
0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