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4 - 唯識藏_08
P. 364
流轉因緣故,當來還滅因緣故,雜染因緣故,清淨因緣故,及清淨故。 離繫諸受,數數遍知,數數斷滅貪瞋癡等,故說其心於貪瞋癡離染解脫。 一切語言寂靜。是名第二義門差別。又瑜伽師於貪瞋癡深見過患,安住領納貪瞋癡等 語言,非正在定。正在定者,雖有微細尋伺隨轉,而不能發所有語言,是故此位說名 證入初靜慮定,即便寂靜。又麤尋伺能發語言,諸未得定,或有已得還從定起,能發 ,名為寂靜;令其究竟成不行法,名為止息。 由暫時不現行故,而得寂靜;三、由當來究竟不轉,而得寂靜。當知此中,暫時不行 法故,應知是苦。由此道理,當知諸受皆悉是苦。 苦樂受及能隨順此受諸行,由無常故,應知是苦;所有樂受及能隨順此受諸行,變壞
復次,嗢拕南曰: 又由七行,於諸受中觀受七相,謂觀諸受自性故,現在流轉、還滅因緣故,當來 樂言論者,廣生言論,染汙樂欲展轉發起種種論說,名為語言。即此語言,若正 又彼諸受,應知略有三種寂靜:一、由依止上定地故,下地諸受皆得寂靜;二、 又諸苦受,一切眾生現知是苦,不假成立;所餘二受,由二因緣,應知是苦。非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六
2
2
2
4
4
8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