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77 - 唯識藏_08
P. 377

羅由內外別觀察五界,於所有身住循身觀。謂心解脫及慧解脫為增上故,彼起如是如  名寂靜道。為斷上位煩惱、事故,正修習時,於其事斷倍趣增益,於煩惱斷防未得退。  上斷滅所未圓滿,第四能滿。如是一切,由四依處應當了知。此中,先所獲得聖道,  作皆得究竟。謂於未證,由初能證;於未來苦,第二能捨;於現法樂,第三能住;於  ,能隨習近現法樂住;第四依處,斷未圓滿,能令圓滿。齊爾所處,諸瑜伽師於所應  有二種,謂煩惱斷及與事斷。此中一種,證所未證;第二依處,捨未來苦;第三依處  所餘事能捨無餘。  此畢竟無忘失故,名諦依處。  學,出世智後諸世間慧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中,云何由智觀察所知境界,證所應證?謂正加行異生地中,正行異生補特伽  如是一切,以要而言,為欲得證,故修其智;既得證已,便獲聖道及聖道果。果  云何寂依處?謂為斷滅所餘結事,方便勤修,如已得道。此為依處,於所餘結及  云何捨依處?謂斷彼事。由此依處,於已斷事無雜染行,現法樂住。  云何諦依處?謂已獲得八支聖道,斷諸煩惱。由此依處,當來眾苦畢竟不生。由
                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七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1
               1
   372   373   374   375   376   377   378   379   380   381   38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