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82 - 唯識藏_08
P. 382
彼學所攝法為受流趣。 受,乃至有餘依般涅槃界為其後際,為求安樂而發起故,此樂一向無罪性故,是故說 聞正法增上力故,能速集證增語明觸,是故說彼以為觸集。又彼皆為流趣明觸所生諸 獲得究竟涅槃。是故宣說一切諸法,欲為根本。又依淨戒,引求正法,攝受多聞,由 因緣,多住喜樂。安住是已,能如理思,速疾證得諸漏永盡。 擇二種差別。修七善法,得二勝利,謂現法中得輕安樂,覺境實性,發生勝喜;由是 ;三、俱生尋思勝辯才故;四、由先串習,獲得俱生功德相應善男子故。 證如實智。如是五法,由四因緣之所顯發:一、由他教故;二、教增上力,自內證故
又彼為求所有明觸,及依明觸所生諸受,起聞思修所成作意,是故說彼為作意生 當知此中,一切法者,謂善法欲清淨出家,為證涅槃,先受持戒,由是漸次乃至 云何學果?謂有餘依及無餘依二涅槃果。 云何諸學?謂三種學:一、增上戒;二、增上心;三、增上慧。 復次,依修菩提分法增上,於善說法毗柰耶中,略由諸學及諸學果攝一切法。 略有二種補特伽羅者,雙標二種。如是二種者,分別二種。此二為勝者,當知簡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七
2
2
2
6
6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