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89 - 唯識藏_08
P. 389
當知超度往善趣行。 如實了知自般涅槃,超度一切往善趣行,於他超度亦正遍知,所謂諸佛及佛弟子。 不生愛味,彼於現法能證涅槃,依有餘依般涅槃說,如是名為般涅槃門。由是門故, 中不般涅槃,但名上行不還果者,如是名為後上行門。若復於彼深觀過患,於上捨中 ,如是名為能進趣門。 ,如險惡道,心生厭離,欣慕寂靜現法涅槃,正修方便,由是進趣如先所得趣涅槃行 名第一為欲超度往善趣行發心願門。發心願已,普於一切善趣後有所生愛味深觀過患 於上漏盡起欣樂欲,發正願心,於彼所得諸世俗道審觀過患,謂彼不能究竟離苦,是 行。如是諸佛及佛弟子,能實遍知永損害門所有差別。 法行、不平等行,我等定當能不造作。是名聖法毗柰耶中永損害門,謂能損害往惡趣
復次,諸聖弟子已見諦跡、未離欲者,應知略有二種雜染,謂欲雜染、後有雜染 此中,初一永損害門,當知超度往惡趣行;後發心願、進趣、上行、涅槃四門, 彼由修道,漸次離欲,乃至能入第一有定。若於上捨多生愛味放逸因緣,於現法 又即如是諸聖弟子,為欲超度所餘未斷往善趣行,此聖弟子於先所作不生喜足,
瑜伽師地論卷第九十七
2
2
2
7
7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