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68 - 唯識藏_10
P. 168
此愛不相應受。 受。無味受者,謂此愛不相應受。依耽嗜受者,謂妙五欲愛相應受。依出離受者,謂 出離受。身受者,謂五識相應受。心受者,謂意識相應受。有味受者,謂自體愛相應 依耽嗜受、苦依耽嗜受、不苦不樂依耽嗜受,樂依出離受、苦依出離受、不苦不樂依 味受、苦有味受、不苦不樂有味受,樂無味受、苦無味受、不苦不樂無味受。復有樂 。復有樂身受、苦身受、不苦不樂身受,樂心受、苦心受、不苦不樂心受。復有樂有 。遍計所起色者,謂影像色。自在所生色者,謂解脫、靜慮所行境色。 生色。極略色者,謂極微色。極迥色者,謂即此離餘礙觸色。受所引色者,謂無表色 等故,有飢等餘觸。 故,冷;地、水雜故,黏;界平等故,息、力、勇,勇者無畏;飽,由二種;界不平 建立,謂
云何建立受蘊?謂六受身:眼觸所生受乃至意觸所生受。若樂若苦,若不苦不樂 法處所攝色者,略有五種,謂極略色、極迥色、受所引色、遍計所起色、自在所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一
1
5
5
6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