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68 - 唯識藏_10
P. 268

我、我所相,是故雙遣我、我所。  我處,此非我、我所。所以者何?以於外事唯計我所相,是故但遣我所;於內事通計  應以正慧如實觀察。」此言何義?謂於外事密意說此一切非我所,於內事密意說此非  「一切法皆無我。」如世尊說:「此一切非我所,此非我處,此非我我。於如是義,  名無我相。我論外道計度諸行為我,彼諸行非此相,故名無我。故薄伽梵密意說言:  ,由此即空真性故。  自相定非有故;第二依依他起自性觀,由此如所計度皆非有故;第三依圓成實自性觀  梵密意說言:「有,如實知有;無,如實知無。」  中無故,諸行恒時離我性相;無我真性,此中有故,非一向無:此俱名空性。故薄伽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無我相者,謂如我論者所立我相,蘊、界、處非此相;由蘊、界、處我相無故,  又有三種空性,謂自性空性、如性空性、真性空性。初依遍計所執自性觀,由此  答:即此處無我性。此我無性,無我有性,是謂空性。由彼諸行,常等相我,此  問:於是處,誰餘有?  答:於蘊、界、處常恒凝住不變壞法,我、我所等非有。由此理,彼皆是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六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263   264   265   266   267   268   269   270   271   272   27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