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5 - 唯識藏_10
P. 275
惱方乃得生。煩惱隨眠未永斷者,彼品麤重未永拔故。順煩惱法現在前者,現前會遇 不寂靜性、放逸不寂靜性、無恥不寂靜性。 性是諸煩惱共相,此復有六,謂散亂不寂靜性、顛倒不寂靜性、掉舉不寂靜性、惛沉 薩迦耶見、邊執見、邪見、見取、戒禁取。 眾故,斷故,觀諸煩惱。 ;由有求力,不脫二界,招色、無色界苦;由邪梵行求力,不脫生死,彼彼流轉故。 樂行遍隨行愛,於現在世起耽著行遍隨行愛。
緣起者,謂煩惱隨眠未永斷故,順煩惱法現在前故,不正思惟現前起故,如是煩 相者,若法生時,相不寂靜,由此生故,身心相續不寂靜轉,是煩惱相。不寂靜 數者,謂或六或十。六謂貪、瞋、慢、無明、疑、見。十謂前五,見又分五,謂 煩惱者,謂由數故,相故,緣起故,境界故,相應故,差別故,邪行故,界故, 六、種遍行,謂有、無有愛遍行斷、常一切種故。 五、求遍行,謂由貪愛遍求欲、有、邪梵行故。由欲求力,不脫欲界,招欲界苦 四、界遍行,謂欲、色、無色三愛次第遍三界故。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六
2
6
6
3
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