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34 - 唯識藏_10
P. 334
句者,謂諸聖者已得第四靜慮,不求生無色界,而起厭背,第四靜慮行恒現在前,捨 無色界寂靜解脫定者,一切已離色界欲耶? 定,是故此中應作四句。若已離色界欲者,一切皆能入無色界寂靜解脫定耶?設能入 於人趣者,謂即於此生;或於色界者,謂後生彼。 言引發者,是初起義。或於人趣,或於色界,能現在前。先已生起,後重現前故。或 如實照了通達。」滅盡三摩鉢底是出世間,由聖道後所證得故,要於人趣方能引發。 故名無相。復云何知非想非非想處無有聖道?由世尊說:「乃至有想三摩鉢底,方能 現行聖道之所依止,是故一向世間所攝。由此道理,彼想羸劣,不能猛利取所緣相, 所攝。非想非非想處唯是世間,不明了想恒現行故。由不明了想恒現在前,非極明了 智相,於見道中已廣說。及
答:此初句者,謂依未至定,已離色界欲,而不能得入無色界寂靜解脫定。第二 云何聖弟子已得無色定,已離色界欲,復生色界耶?不必永離色界欲,方入無色 出世間道者,謂於修道中,法智、類智品所攝苦智、集智、滅智、道智。如是八
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卷第九
3
2
2
2
2